底图:张哲溢《红海》复合材料装置350×240×300cm2015年
“艺浪”题字:[日]堀川英嗣(山西大学教授)
专题统筹|梁毅续鸿明
“在艺”谢晓冬的直播生意经
文|本刊记者武文龙
刊于《艺术市场》杂志2020年7月号
“在艺”APP创始人兼CEO谢晓冬
身处当下新冠病毒疫情中,我们无需再赘述疫情给整个艺术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危机带来诸多极端考验之时,也往往蕴涵着机遇。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细分影响,它早已和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眼下,疫情又给互联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近些年来,在艺术行业也曾陆续出现不少诸如电商、微拍、VR虚拟展览场景等带有互联网基因的艺术平台,但到今天,能真正生存下来的屈指可数。这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在艺”APP是目前在艺术行业积极活跃的代表案例。面对近期疫情,“在艺”给几乎停摆的艺术圈带来不少活力:从3月携手大中华区30家重要画廊开启线上艺博会和多场直播的“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到5月打造持续14天百馆直播的“云端博物馆周”,这让“在艺”在平静的艺术圈可谓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在艺”APP
艺术行业缺乏数字化管理意识
提及“在艺”,自然无法绕开其创始人兼CEO谢晓冬,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他,并非艺术或互联网相关专业出身,但基于对艺术的热爱,让他的工作事业最终走进艺术行业,今天的工作状态更是他在10年前不曾想到的。谢晓冬从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了5年的媒体工作,后在2010年进入了正值发展上升期的匡时拍卖,也正是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从业经历,让谢晓冬对艺术及整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从事艺术品拍卖期间,谢晓冬感觉拍卖还是主要服务于具有高净值财富的少数群体,但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艺术终将是一件大众化的事情。而如何让更多人参与或消费艺术,他认为借助互联网予以实现是最好的途径,通过打造一款互联网产品,可以让更多用户进入艺术领域。谢晓冬介绍,其实在2013年前后自己便就有了创业的想法,但当时并没有想到太好的模式,一直在观察思考。2014年后,全国各地举办艺术展览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多数人也是通过看展的渠道进入艺术领域,因此,感觉可以通过观展的场景把更多人聚合起来。
在艺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线上艺博会
创业不易,互联网类公司在前些年伴随产业泡沫破灭后的生存发展亦不容易,而在充满行业专业壁垒、诸多既定运行规则以及相对小众的艺术行业里,互联网型的艺术类公司要想生存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艺”经过5年的发展,在宏观环境变化,艺术市场变革过程中自然也经历了不少挑战。
对于谢晓冬来说,他觉得一路走来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艺术行业数字化发展转型的意识不够,虽然不少机构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意愿也有,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还是偏低。行业内对于艺术品的销售以及流量的日常运营管理缺少互联网思维,很少去想如何运用数字化管理把现有流量有效利用或扩大。
“很多艺术机构仍处在行业的传统运营模式和思维当中,总感觉很多机构处于渴望流量,但同时又在浪费流量的矛盾状态。其实,它们很难意识到在自己日常运营活动中也生成了很多流量,只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所以,‘在艺’现在仍在花很大精力去引导、培养机构的数字化管理意识,以及藏家客户在受到类似疫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或其他因素影响时,不便进入实体场景消费,从而选择线上交易的消费习惯。”谢晓冬表示。
在艺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云端展览
直播可垂直对接客户群体
对于直播这种传播形式在近两年的兴起,谢晓冬认为,首先它离不开互联网传输、云服务等相关技术的提高完善,技术瓶颈的突破,让费用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缘于内容经济的兴起,除了传统的文图传播外,直播本身亦是一种内容生产形式和工具,和专业写作不同的是,直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儿,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直播是一种即时的双向沟通机制,可以做到实时有效互动。对于很多不同机构来说,直播甚至可以起到具有客服作用的交流平台,这也是它先天适合艺术产业的特点之一,可以垂直对接客户群体。
在艺2020年首届“云端博物馆周”
目前直播平台多样,具体呈现效果也是参差不齐。所以,直播看似门槛儿低,但真正做到质量有所保证也不是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艺术行业的直播活动来说,谢晓冬认为,艺术行业说到底还是内容产业,所以前期还须有一定策划,在内容生产上有所准备。另外,基础设备要达到一定标准,保障直播效果和用户体验,比如对收声设备、网络信号、机位切换等方面的把握。同时,还需做好直播前期的推广和运营,通过公号、朋友圈等其他渠道做好预告宣传;直播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小的抽奖活动,做好现场互动,提高直播间的活跃气氛,尽可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在艺2020年首届“云端博物馆周·云游看展”
对于公司的定位和发展,谢晓冬认为,“在艺”的基础主体定位是一个艺术内容社区,属于ToC端应用。通过将艺术领域各类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全部聚合,在其中设置多元化的实用功能,让所有艺术爱好者可以通过这个社区了解整个艺术圈生态。
“从去年开始,我们考虑一个纯粹艺术社区的定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服务和介入力度还是相对较弱,所以,我们又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专门做ToB端的软件系统服务,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春节后发展较为迅猛的‘在艺云’业务。”谢晓冬介绍,该业务板块主要是基于微信生态对艺术机构提供数字化服务,一方面帮助机构搭建在线展售、竞拍的电商系统;另一方面推动其线上、线下运营的一体化转型。比如画廊、美术馆在行业中整体偏线下场景业务,但其也有票务、衍生品销售、会员管理等环节可以放到线上。
“我们希望能准确捕捉到客户的核心需求,针对业内不同机构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让艺术机构可以更有效连接用户,保证流量的有效利用。这其中包括线上艺博会、艺术院校直播授课、线上拍卖等模块。以艺术品拍卖为例,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线下拍卖,所以我们便为其搭建了在线竞拍系统以及线上、线下的同步出价平台,一方面保证其业务的持续性,同时也培养了客户在线竞拍的习惯转变。”谢晓冬说。
编辑|陆静
排版|田甜